在文化传承的漫漫长路上,每一次探索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,每一次学习都是对民族瑰宝的致敬。4月10日,洋湖乡中学的同学们踏上了一场特别的旅程,走进了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的鼓子秧歌展厅,开启了一场充满惊喜与收获的研学之旅。
一踏入鼓子秧歌展厅,浓郁的民俗气息扑面而来。“上到九十九,下到刚会走,都会扭一扭”,这句流传在洋湖乡的俗语,生动地描绘了鼓子秧歌深厚的群众基础,也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好奇与热情。在乡文明实践所主任王树娟的引领下,大家被一组精美的面人雕塑所吸引。这些由非遗传承人温明英老师精心创作的面人,栩栩如生地展现了鼓子秧歌表演时的热闹场景,舞者们的一招一式、一颦一笑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,仿佛将大家带入了那欢腾的秧歌队伍之中。
。
鼓子秧歌,作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,也是洋湖乡乃至全县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其历史渊源和传承发展深深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。鼓子秧歌起源于前唐时期,不仅传承了古代人民淳朴、勤劳、朴素的性格特点,还蕴含着古代军事演练的元素。这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,鼓子秧歌不仅仅是一种民间艺术,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文化教科书 。在研学过程中,同学们还了解到洋湖乡鼓子秧歌表演队伍取得的优异成绩,多次代表省市县外出演出,荣获众多荣誉,这些成绩不仅是洋湖乡的骄傲,更是鼓子秧歌独特魅力的有力见证 。
这次研学活动,对洋湖乡中学的同学们来说,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。大家纷纷表示,通过近距离接触鼓子秧歌,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,更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。相信这次研学之旅,会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,激励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,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来,让鼓子秧歌这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永远闪耀光芒 。